12 七月

日本茶道的源流,應上溯至8世紀上半葉。那時日本從中國引進茶文化,完全是照搬中國貴族書院式的茶道模式。可是,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消化,到了16世紀,千利休提倡茶道應以“無中萬般有”、“一即是多”的禪宗思想為根底,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,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。他首先改革了茶室,由書院式的茶道,發展為草庵式的茶道,從茶室建築、裝飾和擺設,到煮茶方法、使用茶具樣式和吃茶禮儀,進一步融入禪的簡素清寂的精神,俗稱“空寂茶”。由此在日本有“茶禪一昧”的說法,茶道也因此成為修鍊精神和交際禮法之道。

在日本,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、交誼、懇親的特殊禮節。茶道要求講究典雅、禮儀,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,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細選,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、泡茶、品茶的程序,品茶時更配以甜品。茶道己超脫了品茶的範圍,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、提高文化素養、進行社交的手段和一種培養情操的方式。
blog18b
日本茶庭
 
日本茶庭與一般的庭院不同,這裡有的只是寂寥。在正式進入茶室之前,客人先要在茶庭里徜徉,凈身凈心。日本茶道界將茶庭稱作“露地”,此名取自於佛經,是說修行的菩薩衝過三界的火宅到達露地。這意味着,茶道中的茶庭,不是供人玩賞的,而是修行的道場。 這裡每一塊石頭,每一棵樹,每一條籬笆,每一個石燈籠,無不凝結着主人的苦心,散發著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的氣息。經過這樣一番凈化,來到茶室時,客人內心的火氣已經消盡。
blog18c
日本茶室
 
為了茶道所建的建築。大小以四疊(塌塌米)半為標準,大於四疊半稱做“廣間”,小於四疊半者稱作“小間”。水屋:位於茶室旁的空間,用來準備及清洗茶道具。 茶室室內的惟一裝飾就是設有一個壁龕,內掛一畫軸或字幅。畫軸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畫,其最大特色,就是畫面留下很大的余白,這種余白不是作為簡單的“虛”的“無”,而是一種充實的“無”,即用“無心的心”來填補和充實。也就是滲進了強烈的禪的“無中萬般有”的藝術思想。 壁龕內還置一個花瓶,多為竹制,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。小花瓣上點一滴水珠子,在茶室昏暗的光線下,像是散落的一顆珍珠,晶瑩欲滴,托出一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輝。
日本茶道之煮水
 
 
爐:位於地板里的火爐,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。
 
 
風爐: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,功能與爐相同;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。
 
 
柄杓:竹制的水杓,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;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。
 
蓋置: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,有金屬、陶瓷、竹等各種材質;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。
 
水指:備用水的儲水器皿,有蓋。
 
建水:廢水的儲水器皿。
 
 
 
日本茶道之茶罐
 
棗:薄茶用的茶罐。
 
茶入:濃茶用的茶罐。
 
仕覆: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。
 
茶杓:從茶罐(棗或茶入)取茶的用具。
 
 
日本茶道之茶碗
 
茶碗:飲茶所用的器皿。
 
樂茶碗:以樂燒(手捏成型低溫燒制)製成的茶碗。
 
茶筅:圓筒竹刷,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。
blog18d
日本茶道注意事項:品茶禁止戴手錶茶碗要擦三圈半
 
點茶的過程,其莊嚴的程度不亞於牧師主持一場小型宗教儀式。在這個過程中,喝茶本身彷彿已經不重要,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。其中擦拭茶具特別重要。在沏茶之前,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,擦拭之前,還要先進行絹巾的操演,主人從腰裡拿下白色的絹巾,仔細打量一番,折成三角形,再折小,然後開始擦拭茶罐,擦完茶罐后擦茶勺,橫擦一次,豎擦兩次;接下來擦清水罐;最後擦茶碗,其程序是:先用熱水清洗,然後用絹巾擦乾,擦三圈半,最後將茶碗的正面轉向自己一方。
 
茶道為日本人提供了另一個世界。這裡禁止戴手錶,也沒有鍾;這裡不許談論金錢、女色、生意,不許說長道短,話題僅限於藝術自然。
blog18e
茶室門只半米高,客人要跪着進去
 
值得一提的是,茶室的門很小,只有半米多高,我們必須跪着才能進去。茶室通常只有9平方米,除了壁龕和地爐,就是空曠的榻榻米,壁龕里掛着高僧的墨跡,內容與本次茶會有關,因此進入茶室后,客人首先要向墨跡行禮,仔細拜讀。
 
 
 
 
日本茶道精神
 
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,如茶葉要碾得精細,茶具要擦得乾淨,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、地位、輩份、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。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,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,又要準確到位。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,體現“和、敬”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