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 十一月

部分發酵茶的製程包括採摘茶菁、萎凋、靜置萎凋與攪拌、炒菁、揉捻、初乾、(團揉)、乾燥、揀枝、烘焙、拼配及包裝儲存。每個製程都相當的重要,皆影響著茶葉品質的好壞。部分發酵茶是最晚創製(1850年後)、加工繁雜、最講究技術而最難製造之茶類,品質上常見之缺點其形成的原因歸納如下:

一、陳茶味

1.茶貯藏條件不當,兒茶素類自動氧化,其水色呈現偏黃而暗濁。

2.茶貯藏條件不當,葉綠素裂解作用,其色澤呈現灰綠。

3.茶貯藏條件不當,胺基酸脫氮現象而滋味呈現淡薄。

4.茶貯藏條件不當,茶葉吸濕作用,其滋味濁而不清。

5.茶貯藏條件不當,一些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生成之醛、醇類而導致陳味、油耗味之生成。

二、菁味

1.栽培管理氮肥施用過多,葉呈暗綠色,香氣不足而菁味重。

2.茶菁萎凋過程中,室溫低、濕度高,葉中水份散失(走水) 不暢,發酵作用無法進行,也是造成菁味之原因。

3.茶菁幼嫩或清晨露水重時採摘不當,攪拌時易造成葉部組織損傷,水分散失不流暢(俗稱積水),製作成品色澤暗黑,呈臭菁味而難以入口。

4.茶菁原料過於老化。

5.炒菁不足。

三、苦澀味

1.茶菁放置過多或過久,原料易受傷,於傷口處發生不正常發酵,色澤紅變帶苦澀而品質下降。

2.幼嫩茶菁因攪拌動作不當,導致菁味及苦澀味之產生。

3.品種:依品種特性而言,適製紅茶品種(如台茶8號、阿薩姆種) 兒茶素類之含量高於適製綠茶及包種茶之品種;適製部分發酵茶品種兒茶素含量不同,茶湯苦澀程度亦不同,以製作包種茶為例,青心大冇具強烈苦澀味及菁味,台茶12號具強烈澀味,青心烏龍味甘醇、澀味較弱。

4.沖泡茶葉時因溫度及時間條件不當,而導致苦澀味之產生。

四、雜(異) 味

1.茶葉是一種組織結構疏鬆多孔的物質,所以極易吸收異味和水分。

2.非茶葉應具有之氣味如煙味、霉味、陳味、油味、酸味、土味、日曬味等不良氣味,一般都指明屬於那種雜味,若無法具體指明時以雜(異) 味稱之。

五、淡味

1.茶菁過度老採。

2.萎凋時茶菁水分散失過度或揉捻不足。

3.炒菁程度太乾。

4.貯存條件不當或過久。

六、悶味

1.似青菜經燜煮之氣味,俗稱「豬菜味」。

2.茶菁進廠堆積太厚或過久。

3.炒菁時未適時排除水蒸氣。

4.揉捻後未適時解塊。

5.布球揉捻過程包揉過久而未適時解塊。

6.初乾後茶葉靜置過夜,因含水量高且堆積過厚。

七、火味

包種茶之製造經過萎凋、攪拌、炒菁、揉捻後須乾燥,使水份含量低於4%,防止茶葉品質惡變。一般而言,由於茶梗水分多、組織厚,水分較不易散失;葉部組織較薄而水分較易散失。由於茶菁原料水分分佈不均,高溫乾燥時茶葉成品易帶火味,此味生硬而不滑、入喉而不回韻,與甘醇韻厚、過喉徐徐生津之感受截然不同,所以乾燥不宜一次處理。

八,成熟的味道

高山茶色澤墨綠鮮活、滋味甘滑而富有活性,屬中發酵茶輕烘焙類,優雅之香氣及細膩之滋味為其品質特徵。熟味之形成,在於烘焙時溫度超越與時間控制不當所致。凍頂茶屬中發酵中烘焙茶類,若烘焙不足而呈現包種味,或呈熟味而韻味不足,失去了凍頂烏龍茶的特色。鐵觀音茶滋味醇厚甘鮮,入口回甘喉韻強(觀音韻),香氣馥郁而持久。若烘焙不足而呈

現包種味,或呈熟味而韻味火候不足,失去了鐵觀音茶的特色。

九、酸味

1.最後一次攪拌至炒菁前,靜置萎凋時間過久。

2.初乾靜置過夜至團揉前,因含水量高且靜置時間過久。

3.紅茶發酵時間過久。

4.茶葉貯藏期間,包裝不當導致茶葉吸濕而變質。

十.水(回潮) 味

1.茶葉乾燥度不足所致,茶葉內層水分及菁味向外層擴散(俗稱吐菁)。

2.茶葉貯藏期間,包裝不當導致茶葉吸濕而含水量增加。

防範措施:

1.注重茶園田間栽培管理。

2.力控茶菁採摘標準及成熟度。

3.茶葉製程中,力控發酵度及製造過程之操作。

4.注意烘焙溫度及及時間的控制。

5.具有良好的防濕、阻氣、不透光、耐擠壓的包裝材質為茶葉包裝基本要求。

6.茶葉應貯放於乾淨、清潔、不潮濕、無異味污染、低溫且陰暗場所。